9B娱乐




0592-3351333

习近平: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


随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深入推进 ,我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 。总结新时代10年的实践经验,分析当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,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,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,正确处理几个重大关系。

一是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。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,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,也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永恒课题。党的二十大提出,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 、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。这表明 ,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是相辅相成、相得益彰的。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,生态优先 、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只有依靠高水平保护才能实现。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中,我们都要把握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。

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,把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前提和基础 ,自觉把经济活动、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,在绿色转型中推动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。要通过高水平保护,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 、新优势 ,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,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 、资源消耗低、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 ,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,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,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。

二是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 。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,需要统筹考虑环境要素的复杂性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、自然地理单元的连续性 、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。这就要求我们立足全局 ,坚持系统观念,谋定而后动。要坚持重点攻坚 ,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,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采取有力措施 ,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工作提升。同时,要强化目标协同、多污染物控制协同 、部门协同、区域协同、政策协同 ,不断增强各项工作的系统性 、整体性  、协同性。要统筹兼顾,推动局部和全局相协调、治标和治本相贯通、当前和长远相结合 。


2023年7月17日至18日,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。中共中央总书记 、国家主席、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。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/摄



当前,必须保持战略定力,锲而不舍、久久为功,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,不获全胜决不收兵。要突出重点区域、重点领域 、关键环节,迎难而上、接续攻坚,以更高标准打几个漂亮的标志性战役。要做足统筹协调的大文章 ,统筹产业结构调整、污染治理、生态保护、应对气候变化,协同推进降碳 、减污、扩绿 、增长,全方位 、全地域、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。

三是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 。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生命躯体 ,有其自身发展演化的客观规律,具有自我调节 、自我净化、自我恢复的能力 。治愈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 ,首先要充分尊重和顺应自然,给大自然休养生息足够的时间和空间,依靠自然的力量恢复生态系统平衡 。这就是我们反复强调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方针的道理所在 。同时 ,自然恢复的局限和极限,对人工修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,也留下了积极作为的广阔天地。我们要把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有机统一起来,因地因时制宜、分区分类施策,努力找到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。


2023年10月10日至13日 ,中共中央总书记 、国家主席  、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江西考察。这是10日下午 ,习近平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考察时 ,冒雨沿江堤步行察看沿岸风貌。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/摄




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,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,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,持之以恒推进生态建设 。对于严重透支的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农田等生态系统 ,要严格推行禁牧休牧、禁伐限伐、禁渔休渔 、休耕轮作 。对于水土流失、荒漠化 、石漠化等生态退化突出问题 ,要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、辅以必要的人工修复 ,宜林则林、宜草则草、宜沙则沙、宜荒则荒 。对于生态系统受损严重、依靠自身难以恢复的区域,则要主动采取科学的人工修复措施 ,加快生态系统恢复进程。城市特别是超大特大城市和城市群 ,要积极探索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深度融合的新路子,让城市更加美丽宜居 。

四是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 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 ,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。要发挥这一公共产品的最大效用,让人民群众在美丽家园中共享自然之美、生命之美 、生活之美,防止过度索取 、肆意破坏 ,就要有明确的边界、严格的制度 ,做到取用有节、行止有度,这就离不开强有力的外部约束 。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 ,用之不觉、失之难存 ,不仅关系经济发展质量,而且攸关每个人的生活品质。只有人人动手、人人尽责,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 ,才能让中华大地蓝天永驻、青山常在 、绿水长流。

必须始终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,保持常态化外部压力。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法规制度,坚持运用好 、巩固拓展好强力督察 、严格执法、严肃问责等做法和经验。要进一步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 ,深入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,强化执法监管,切实做到明责知责 、担责尽责。要建立健全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科学考核评价体系 ,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,真正让保护者 、贡献者得到实惠。要进一步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,用好绿色财税金融政策 ,让经营主体在保护生态环境中获得合理回报。要弘扬生态文明理念,培育生态文化 ,让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风化俗。

五是“双碳”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。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,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,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、形成绿色低碳产业竞争优势,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。这不是别人要我们做,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。我们承诺的“双碳”目标是确定不移的,但达到这一目标的路径和方式、节奏和力度则应该而且必须由我们自己作主,决不受他人左右。

实现碳达峰碳中和,等不得也急不得,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,必须坚持稳中求进、逐步实现,决不能搞“碳冲锋”、“运动式减碳”。要立足国情,坚持先立后破,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,确保能源安全。要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,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,使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、严格保护生态环境 、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。对于传统行业 ,不能简单当成“低端产业”一退了之、一关了之,而是要推动工艺、技术、装备升级 ,实现绿色低碳转型。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,形成更加主动有利的新局面 。

(来源:《求是》2023/22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7月17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的一部分。)




XML地图